朽木讲述时间与记忆,水田典寿的“物哀”美学_环球动态

时间:2023-05-28 08: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浮木雕刻的鸟、旧家具的再演绎……在上海黄浦江畔东大名路上的一间老仓库改建的展厅中,日本雕塑作家水田典寿的“古道具展”与仓库斑驳的历史痕迹共同讲述着时间与记忆。

5月27日起,水田典寿的个人展会在此展出,其作品与空间介于完成与未完成之间意象,构成某种空寂的美学。

水田典寿197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品川职业训练校金属造形科,2003年开始使用海滩或河边捡到的浮木和城市废旧材料制作雕塑作品和家具。


(资料图片)

展会空间全景

“我喜欢用流木、玻璃、铁、木材、废材等各种素材,喜欢有味道的、生锈的、腐朽的、缺失的东西,因为它们有时间感”,水田典寿说,“我本身喜欢老物件,上面承载着时间和记忆,无论是人为、还是大自然留下的。都会在这些老旧的素材上呈现出痕迹。”

展会现场

然而,日本这类手工制作者并不将自己的作品纳入艺术的范畴,它们更多是一种融入艺术观念的生活器物。

提及器物和艺术品的关系,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柳宗悦和他发起的“民艺运动”。“民艺”是柳宗悦首创的名词, 特指“民众性的工艺”。民艺品的作者都是无名的工匠;而这些日常生活器具, 都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欣赏制造出来的。

1926年发布的《日本民艺美术馆设计立旨趣书》中就使用了“民艺”一词,号召要去发现和关注民间艺术。柳宗悦认为,民艺之美远高于其他工艺美术之美, 因为民艺品之美包括了“实用的美”“民众的美”“自然的美”“健康的美”“传统的美”。柳宗悦极力要说明的是,美不应该是一种由视觉引发的感官判断,而应该是与人的生活相契合的谐调。“器物因使用而更美,人们也会因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与物在此有了主从之契。”

到了21世纪初,循着“民艺运动”的理念,以陶艺为代表的工艺品以与现代生活方式更为交融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安藤雅信、辻和美等将“生活工艺”的融入创作中,将束之高阁的艺术观赏溶于日常使用之中,重新解读了艺术和工业之间的手工艺。

他们摆脱“艺术家”和“艺术品”的身份,将自己称为“作者”,并以展销会的形式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器物(“生活工艺品”)。展销会的举办地也不局限于画廊,由此许多倡导生活方式商店孕育而生。

用形状有趣的木材雕刻的狗狗形状的物件

这种关注艺术与生活方式风潮近年来也到来中国,水田典寿的展览也是这一风潮的延续。在展会中,这些老物什在经过再创作加工后,赋予了作者的感受。水田典寿通常在海边散步寻找和收集形状有趣的木材,或者去中古店购买有历史痕迹的家具,将它们带回工作室后,会盯着它们看上好几个小时,想象它们会变成的样子,这个想象的过程是水田典寿最喜欢的。

展会现场

这个过程是中,他并不使用画板勾勒草图,作品图大多在脑中完成的,也会随着雕刻的进展做相应的调整。所以,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可能重复,朽木在经过雕琢后不仅形神兼具,更具备一种安静的能量。

由浮木制作的鸟

展会给人印象较深的作品是一系列由浮木制作的鸟,它们带着枯朽与自由的气质,在空间中给人纤细的情感。“我只希望那些雕刻品的表情,家具的肌理质感和整个空间氛围能够触动他们的心底,帮他们创造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故事。”水田典寿说。

展会现场

在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顾红朝看来,水田典寿使用的众多材料展现日本“物哀”文化的浸淫,“他发掘或还原那些意象原本存有的气息。‘它们’留住了被忽视的自然质感,以此抵御工业社会的浮躁和喧嚣。”

在建筑空间陈列的展品,带着日本侘寂美学,也让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到手工艺进入城市生活的另一状态。虽然展会本身不乏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展览海报

展会将持续至6月3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